在白宫宣布下一任美国驻华最高特使人选后,政策研究人员对中美双边关系表示乐观,并敦促美国停止恶化这一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
美国总统拜登在周五宣布,尼古拉斯·伯恩斯将担任驻中国大使,他是一名职业外交官,曾为两大政党的总统服务。这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外交官职位空缺时间最长的一次。
本次外交官提名结束了自特里·布兰斯塔德离开北京后,长达几个月关于谁将接任该职位的猜测。一旦正式提名,将等待参议院的确认。
中美两国的政策分析人士都将这一职位的长期空缺视为前总统特朗普进行贸易战所带来的两国关系严重受损的迹象。
自从拜登宣誓就职以来,两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包括台湾问题、人权和新冠病毒溯源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教授刁大明说:“尽管伯恩斯接替了中国大使的职务,拜登政府也不太可能改变其在华战略。但是,伯恩斯担任这个职务至少有助于提高双边沟通和接触的水平和质量。”
“这可能被视为对中美关系影响有限的积极信号。”刁大明补充道。
这一提名是在中国于7月28日任命新任驻华盛顿大使秦刚后三周多一点。
本月早些时候,秦刚作为中国最高特使首次在华盛顿与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会晤,双方在工作层面都表现出了善意。
秦刚周四在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奥尔林斯时表示,“中美是两个利益交织的大国”,“两国都会从合作中获益,从对抗中受损”。
据彭博社报道,伯恩斯“将成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重要桥梁”,他补充说,“拜登政府表示计划维持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北京的强硬立场”,同时寻求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
北京大学全球合作与理解研究所的教授兼执行主任王栋说,拜登政府“一直不愿摆脱前政府对中国的镇压和包围”。
“它寻求与中国的全面竞争和选择性合作,这已成为两党的共识,也是华盛顿对华政策的一个关键因素,”王栋说。
近几个月来,美国外交官将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定义为“竞争性”、“协作性”和“对抗性”。
王栋说,这些定义的目的是“利用竞争来遏制中国的增长,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和霸权”。
王栋指出,美国国内对中国的鹰派气氛以及拜登政府需要在明年中期选举前推进国内政治议程。
“美国领导层预计将在其政治利益的短期考量和(与中国关系的)长期战略视角之间取得平衡,”王栋补充道。
虽然爱荷华州前州长布兰斯塔德在成为大使之前几乎没有外交经验,但伯恩斯有着深厚的政治关系和外交经验。
2001年至2005年,他担任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大使;1997年至2001年,他担任美国驻希腊大使;1995年至1997年,他担任国务院发言人。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刁大明说,伯恩斯具有一定的全球视野,从事过多个地区的事务,为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管理工作。
刁大明说:“拜登政府选择他,部分是为了强调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
同样在周五,拜登宣布他打算提名拉姆·伊曼纽尔为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是芝加哥前市长,也是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办公室主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系副主任苏晓晖指出,拜登政府花了数月时间才正式提名关键外交职位的一系列人选。
“这反映了一系列国内外的挑战,华盛顿需要一些时间来理清各种关键任务中的首要任务,”苏晓晖说,并补充说,“拜登政府在考虑其下一任中国最高特使时非常谨慎”。
她说,伯恩斯是华盛顿值得信赖的候选人,因为他是一名资深职业外交官,曾担任过副国务卿。
“虽然他不能被定义为一个中国人,但他确实有研究美中关系的背景,他对美中关系也很熟悉,”苏晓晖说。
拜登选择伯恩斯“是为了推进印太战略的未来议程,因为伯恩斯在美国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对美国在该地区军事优势的担忧等一系列问题上与他保持一致”,她补充道。
此外,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问题,苏晓晖说,两国可以共同努力。
她补充说:“作为美国大使,他能否以更平衡、更冷静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执行华盛顿的命令,还有待观察。”。
这一提名反映出“美中关系目前的状况是前所未有的”,华盛顿方面认为其与中国的关系“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来处理这些问题”。1993年和1994年担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的弗里曼在一次书面采访中说。
弗里曼说,美国得克萨斯州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正在搁置每一位外交政策职位的提名人,以突出他对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旗舰能源项目——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 2 natural gas pipeline)的反对。
“如果伯恩斯大使没有遇到类似的阻碍,我会感到惊讶,”弗里曼在被问及伯恩斯在参议院提名的潜在障碍时说。